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大学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设计与说课视频

编者按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举措,旨在使德育与智育相统一,推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本文汇编了浙江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集锦,内容包含课程简介及育人目标、课程思政实现方式、课程初步建设成效及说课视频,供各院校教师学习、借鉴。
示范课程(一)《系统解剖学》

01

课程简介及育人目标

恩格斯曾说过:“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系统解剖学》作为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是一门研究人体各系统器官形态结构和位置毗邻的学科。课程的实验对象是人体,医学生称些无私奉献的遗体捐献者为“无语良师”,他们为莘莘学子架起了学医之路的桥梁。


课程结合“无语良师”人文思政教育,将思想政治课、人文素养课和专业知识课有机融合,使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与“无语良师”的大爱精神。强调医学生要树立高尚的医德,珍惜生命、关爱病人、培养人道主义精神,提升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


02

负责人简介

张晓明,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唐立新教学名师,浙江省科协委员,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解剖学会理事长;国家级本科一流课程和省一流精品课程负责人;主编《系统解剖学(全英文)》教材。主要从事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03

课程思政实现方式

基于“一个中心、二个载体、三个结合、四个课堂”开展融通式的课程思政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无语良师”、临床案例为核心载体,理论实践、线上线下、校园内外“三个结合”,第一、二、三、四课堂协同培养。


第一课堂:课程导入介绍解剖学的发展历史,讲授古代通过盗墓挖尸体解剖时,引出现代医学“无语良师”,进行两位校友的事迹讲述和默哀仪式。

第二课堂:全体学生参加学院无语良师清明缅怀仪式。


第三课堂:学生课前社会实践采访家属整理无语良师浙大校友陈锡臣和夫人王梦仙事迹。


第四课堂:学生暑期赴加拿大海外交流访问UBC,通过访谈调查当地遗体捐献情况,论文发表在《解剖学杂志》上。

04

课程初步建设成效

1. 构建了专业课程融合“无语良师”人文思政教育的《系统解剖学》教学模式,深受学生欢迎,匿名调查研究显示,97%的同学认为上述模式明确了学习目的,激发了学习动力,同时显著提高了学习成绩。

2. 依托“无语良师”人文思政教育,建设了《系统解剖学》在线课程,入选学习强国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3. 建设了校园“无语良师”大爱无疆生命教育基地、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等多次被央视等媒体报道,为国内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05

说课视频

示范课程(二)《国际事务与中国实践》

课程简介及育人目标

     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是浙江大学第一时间回应国家全球治理战略、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加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兼具的新型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人才。该课程为国际组织精英人才培养计划(简称“国精班”)的核心课程,课程建设注重专业知识与理想信念教育有机结合,强调国际胜任力与思政素质有效融合。

    课程围绕国际政治及国际关系基本理论、全球重大议题、中国参与国际事务实践三大知识模块16个知识群,形成“三层次九要素”思政融入,培养既有国际视野,又有家国情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涉外人才。关注"笃行教育大讲坛"获取更多课程思政案例及资料。

团队主要成员简介

课程负责人:李媛,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副院长,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基地秘书处主任。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分委员会委员、全国德语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浙江省一流课程负责人;《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丛书》总主编、《多语种系列教材德语 C1-C5》教材总主编。德国洪堡学者、浙江省151人才。主持多项省部级教改项目,获国家级精品教材、浙江省十二五规划优秀教材、浙江省第一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微课专项大赛一等奖等。

     团队主要成员:李佳,浙江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跨文化与区域研究所副所长,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基地秘书处执行主任。主持省级教改项目、省级一流课程、校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获浙江省第一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微课专项大赛一等奖等。

课程思政实现方式

(一)以问题为导向

针对当前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三重三轻”现状,即:重国际视野,轻家国情怀;重个人发展,轻全球关切;重知识能力,轻人格养成;

(二)围绕三大思政目标

(1)国际事务中的中国使命、中国担当、中国视角、中国方案

(2)既能深刻植根中国意识,亦能形成全球视野和全人类关切;

(3)形成健全人格: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公平正义、奉献精神、国际素养。

(三)采用“四讲四行”思政融入途径

课程初步建设成效

    (1)通过建设,课程在育人上实现了“优+优”的效果。

    (2)课程被认定为浙江大学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评价优秀。获浙江省第一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微课专项大赛一等奖、浙江大学第一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微课专项大赛特等奖。 

    学生评价:学生主动分享课程收获,认为课程在帮助自身获得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同时,也在人格上收获颇丰,比如进一步审视了“初心”,树立了人生目标和使命意识,增加了家国情怀和全球及全局关切;洞悉国际事务背后的国际政治和中国方案的意义。

    专家评价: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教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王逸舟教授、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司长王之佳博士等,评价该课程将思政融入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是服务于国家全球治理战略的必要举措。课程在此领域先行先试,在全国具有领先意义和示范性,值得同行借鉴学习。关注"笃行教育大讲坛"获取更多课程思政案例及资料。

说课视频


示范课程(三)《微积分》

课程简介及育人目标

      《微积分》是以函数为研究对象,运用极限手段(如无穷小与无穷逼近等极限过程),分析处理问题的一门数学学科。

      《微积分》学习和训练,可以使学生树立明确的数量关系,凡事胸中有数;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踏实、一丝不苟的作风,使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风格;可以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处理现实世界中种种复杂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可以使学生增强拼搏精神和应变能力;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可以使学生具有数学上的直觉和想象能力等。

      通过《微积分》学习,学习科学家的奋斗精神,树立为科学献身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关注"笃行教育大讲坛"获取更多课程思政案例及资料。

负责人简介

      苏德矿,男,浙江大学教授,数学科学学院数学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省高校高等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微积分》课程负责人、国家(网络)精品课程《微积分》课程负责人、浙江大学三育人标兵、浙江大学首届教学名师,2016年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获全国十大最美教师、中宣部颁发的全国50位岗位学雷锋标兵之一、2014年获浙江大学永平教学杰出贡献奖。

课程思政实现方式

     用活融媒体,创新课程思政建设形式。利用教室的多媒体,在课前课间,播放一些对学生学习有帮助、对学生的人生观有教育意义、对开阔学生视野有益的视频;面向全国学习者,潜心“微博课堂”,建立了实名认证的“浙江大学苏德矿微博”,面向全国答疑微积分。除对微积分知识的答疑外,苏德矿老师还在微博里和同学们交朋友,转发央视微博、人民日报微博的好文章,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奋发向上,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同时,苏德矿老师利用直播平台,面向全国学习者进行课堂直播,仅2017年3月至2020年1月,就发起了900多场直播,每次都有数千至上万人观看。

     紧密围绕“懂、透、精、趣、情、德”六字要诀,通过创新性课堂教学,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

    1.懂:“胸怀大局”。引导学生不仅要学懂所学的专业知识,更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

    2.透:“贯穿全面”。结合幸福微积分理论等独特的优秀专业及传统文化元素,将思政教育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

    3.精:“精益求精”。结合专业知识能力、教学课程大纲及任课老师秉持“小车不倒只管推”的精神,坚持每天微博答疑交流三小时,实现传道情怀和解惑能力的双向提升,培养学习者立足岗位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

    4.趣:“创新方式”。创新融媒体方式,运用好“浙江大学苏德矿”、“矿爷课堂”微博、一直播平台及MOOC课程平台,注重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营造好学乐学的教育氛围,提升学习者的岗位创新意识。关注"笃行教育大讲坛"获取更多课程思政案例及资料。关注"笃行教育大讲坛"获取更多课程思政案例及资料。

    5.情:“情怀担当”。通过学校和师生间正能量故事讲述,强化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强调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师生的爱融为一体,争做“四有”好老师。

     6.德:“立德垂范”。以浙大师德先进典型案例为教辅材料,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引导学生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形成为国育人、为党育才新典范。

课程初步建设成效

      紧密围绕“懂、透、精、趣、情、德”六字要诀的《微积分》课程,通过创新性课堂教学,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

     微积分团队在中国大学慕课上开设了微积分(一)(二)(三),自从2018年开设以来,注册人数40多万人,学生给予评价分别是5星,4.9星,5星。2020年获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

      课程建设团队还与省内外近百所高校分享教学经验。在浙江省六个高教园区和全国部分高校作现场教学示范公开课,起到了良好的辐射作用。

     课程建设情况也得到了众多媒体的报道:

      1.中央电视台白岩松主持的新闻1+1:“百万”名师“矿爷”,22分钟视频,2014-09-10

       2.光明日报:苏德矿:用生活解读高等数学 ,2015-08-31

      3.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口碑的力你懂的,学生感受微积分的乐趣,06:50视频,2016-05-02

      4.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永远践行党旗下的承诺,介绍浙江省苏德矿等三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2016-08-19

     5.人民日报:教授玩直播,万人同上课,2017-04-16。

      6.新华社:浙大教授玩起“网络直播”,2017-03-24。

       7.新华网:2017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 编号:21 姓名:苏德矿  “百万矿爷”和他的“苏式”微积分 ——记浙江大学教授苏德矿,2017-07-07。

      8.澎湃新闻网:浙大网红教授:直播上课微博答疑 教育要跟上时代,2017-03-24。

      9.中央新闻频道:新闻周刊人物回顾,苏德矿“网红”高数课,00:54视频,2017-05-09。

      10.新华社每日电讯:愿每个孩子都能“微分了忧伤,积分了希望”,2019-09-09。

说课视频

 


示范课程(四)——《户外拓展》

课程简介及育人目标

      《户外拓展》将体育运动学习融入户外运动元素,使学习者在自然环境中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从中学会利用身体技能应对危机和克服心理压力的能力,并按照体验式学习模式进行的一种团队户外教育活动。

     户外拓展产生于20世纪初,1995年引入中国,2002年户外拓展以体育课的形式进入高校。2019年被认定为省级线下一流课程。2020年,户外拓展被评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户外拓展课程以“增强体质、掌握技能、培育习惯、塑造人格”为教学目标,以“爱党爱国爱校”为思政育人根本出发点,培养学生们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的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团结合作、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


负责人简介

     刘明,浙江大学公共体育与艺术部教师,全国CETTIC高级拓展培训师,全国攀岩社会体育指导员,全国户外运动社会体育指导员,全国攀树运动指导员,SFAR现场急救员,浙江省学校体育协会大学田径分会培训部副主任,浙江省登山协会拓展委员会主任,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攀岩分会教练员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人才开发协会理事。参与《户外拓展》、《定向越野》省级线下一流课程,主编《户外拓展》、《定向越野》教材。



课程思政融入点以及实现方式

     户外拓展课程思政,从“爱党、爱国、爱校”根本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将学生在学校体育课堂中学习的走、跑、跳、投等基本技能融入户外元素,面对大自然的挑战,从中学会应对一系列的困难的能力,利用环境因素、运用各种技能应对生存危机和心理压力,从而获得全面素质能力提升的过程和新的经验认知,并充分将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和国家重大事件、家国情怀、中国梦、现代化国家治理等元素,融入课程当中。让学生们在体验课程的同时,能够从内心中感受这种情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关注"笃行教育大讲坛"获取更多课程思政案例及资料。




课程初步建设成效

1.课程思政融入巧妙,学生体会深刻

     课程从名人名言、历史故事、众所周知的典型事迹开始,让学生感受这些鲜活的例子。从情景导入入手,人物模拟,事件再现,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发展历程,从而留下深刻的学习印象。引导青年大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努力让青年大学生们有更高的思想追求。

2.采用“沉浸式情景体验”与“师导生演”相结合创新型教学手段 

     沉浸式情景体验,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融入到课程设计当中,在教师导演的过程中,串演好自身的角色,用“角色”身临其境的体验,用真我的内心回顾与感悟,用实际行动践行课程目标。

3.夯实一流课程建设的根基

     在课程建设中,用思想高度打造课程内涵,拓展课程视野,注重课程实践,把课程建设成为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19年被认定为浙江省级一流课程。

4.应用推广到党群建设、党员培训、基层党支部团建中        

     多次在新教师培训、党员培训和基层党支部团建活动中应用推广,获得高度评价。


说课视频


示范课程(五)——深空探测




课程简介及育人目标

     黑格尔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深空探测》课程在介绍太阳系各大天体、国内外探月和深空探测活动的同时,向各专业背景的同学们普及相关天文学及航天工程的通识性基础知识。涵盖了行星科学、运载火箭、卫星系统和深空探测技术等内容。

     课程将天文与航天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有机融合,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培育了航天情结,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到国家与民族振兴之中,为国家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任课教师简介

徐之海,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求是学者,国家“十一五”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者,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突出贡献者,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国家深空探测重大项目论证组成员,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中国宇航学会空间遥感专委会副主任。主要从事光学遥感成像工程与图像处理研究。




课程思政实现方式

从国内外探月与深空探测工程中的历史事件、典型人物、当前形势、未来规划等多个维度上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思政教育内容生动、自然、贴切地融合到课程教学内容中。通过课堂讲授、科学短视频观摩、课堂提问互动、布置课后作业、组织研讨课等教学环节,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一:课程融入全球航天发展的过去、现状与未来,阐述航天技术对一个国家与民族的伟大意义,提高学生对国家航天战略、国防战略的认识。

案例二:在介绍中国探月工程取得的巨大成就,融入中国伟大科学家、航天领军人物和普通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故事,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坚定“四个自信

例三:介绍我国深探测两个100年奋斗目标,以自己参与探月和深空探测的亲身经历,激发学生爱校、爱国和报国之心。

案例四(研讨课):通过讨论学生作业“中国未来探月与深空探测中可搭载的创新实验”,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分享自己生活、学习、工作的感悟,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人生发展融入到国家发展潮流之中。关注"笃行教育大讲坛"获取更多课程思政案例及资料。




课程初步建设成效

    1、构建了一套“课堂讲授+短视频观摩+课堂互动+师生课堂讨论”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真实自然,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和很强现实教育意义。在传授天文和航天基本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对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科学素养,切实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爱校、报效祖国的热情。

    2、开启了学生参与国家“探月与深空探测”重大科技工程的一个窗口,将课程大作业设计为:可在我国未来我国探月与深空探测任务中搭载的创新实验,并选取优秀学生创意展开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目前由学生提出的“月球上的沙漏实验”已初选入围“嫦娥七号”搭载科普实验。




说课视频



示范课程(六)——《伦理与社会责任》



1.课程简介及育人目标

在数字经济兴盛、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背景下,人文关怀、伦理决策和社会责任成为全球关注重要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相对应地,对于商学院学生而言,学习经营管理知识的同时,必须懂得公正、伦理和社会责任是企业经营管理应有之义。

 “伦理与社会责任”课程旨在促使学生们善于融合中西理论、反思自身伦理价值;敢于开展伦理决策、回应商业伦理困境;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培育新时代领导力。

 通过分析研讨各类中国本土、国际市场中的商业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案例,促使学生们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价值,提升文化自信和自尊,培养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等,并促使学生们在未来学业、工作和生活中,懂得如何真正践行伦理决策和社会责任,成为引领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



2.任课教师简介

  莫申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已积累近10年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领域教学经验,负责本科“伦理与社会责任”、MBA“企业社会责任与伦理”等教学工作。课程教学评估优良率100%。“伦理与社会责任”课程被认定为2021年浙江省一流本科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完成教育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金课建设实施研究》(企业伦理)课题。



3.课程思政实现方式

伦理与社会责任课程高度注重将有关公平公正、商业伦理、社会责任等理论知识元素与家国情怀、共同富裕、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浙商精神、义利观、两山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促使同学们在课堂学习、个体反思、案例研讨、企业讲座、行动学习等丰富多元教学环节中,沉浸式地理解商业伦理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自然而然地将之融入自身未来生活和实践中去。此外,本课程基于“融合创新”理念,打造出具备产学融合、知行融合、思政融合等三方面创新特色的融合创新系统,促使学生们走进本土优秀企业,开展社会责任创新设计,真正读懂中国商业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关注"笃行教育大讲坛"获取更多课程思政案例及资料。



4.课程初步建设成效

(1)思政育人成为改革突破口。以思政育人为特色,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原来西方伦理学为主的教学内容发展成中西融合、彰显中国伦理观的教学体系。

(2)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高度重视激发学生主动性,推出互动案例、现场演练、MOOC课堂、行动学习等创新环节,实现行动中学。

(3)义利相佐成为商学新理念。针对商业教育过于重视具体技能方法的诟病,倡导商业与社会价值共赢全新商学教育理念,真正培育引领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


5.说课视频


来源丨浙江大学

申明丨转载旨在分享,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2021年11月高等教育课程目录

时间

地点

课程名称

11月01日

线上

2021国家级一流专业申请书撰写特训班

11月12日

线上

工程教育认证已过专业持续改进及中期评审报告撰写冲刺班

11月12-15日

线上

第九十三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深度研修

11月19-22日

线上

第五十二届全国师范类专业认证深度研修

11月20、27日

线上

青年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升暨备战教学创新大赛研修班

扫码报名

笃行教育

精品课程

推 荐 阅 读

清华大学丨99门课程思政实践案例分享

同济大学丨“课程思政”名师面对面课程沙龙(全9期)

华东师范大学丨"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系列讲座(全9期)
上海理工大学丨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精选(文末附下载)
四川大学丨课程思政榜样案例展示集锦
厦门大学丨“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案例及经验分享
中南大学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展示
北京联合大学丨23个课程思政示范课堂教学视频
北京师范大学丨“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合集
中国政法大学丨6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案例
安徽师范大学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汇总
西安交通大学丨“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及专业建设经验
西北工业大学丨“课程思政”优秀示范课案例汇总
浙江工业大学丨课程思政示范展汇总
齐鲁工业大学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集锦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丨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集
中国矿业大学丨67门“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分享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丨“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经验分享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